取道学科交叉,求索应对之策 专访《应对老龄化金融战略论丛》总编程葆青教授

发布者:陈老师发布时间:2023-06-19浏览次数:10

(程葆青教授团队在《应对老龄化金融战略论丛(第一辑)》发布仪式)

日前,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金融战略学术集刊在沪发行。
    这部老龄金融新作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与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人口老龄化与金融发展研讨会暨《应对老龄化金融战略论丛(第一辑)》新书发布会”上正式亮相。
  来自权威研究机构、政府、养老组织、金融机构和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会议。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论道老龄金融创新发展,为《论丛》长远发展指路。老龄金融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金融战略的首倡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为这部集刊撰写序言,并亲临会议发表主旨演讲。
  《论丛》总编程葆青教授应邀接受专访。她代表该集刊研创团队从高校商科研究者如何看待老龄化挑战,对团队研创的初心和未来研究的计划。

(程葆青教授在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仪式上演讲)

    问:应对老龄化挑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金融战略在其中有何特殊的意义?
  程葆青:经济持续增长、人口预期寿命相应延长,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福祉。与此相伴而生,人口老龄化也日益成为人类重要的挑战。我国在本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特点鲜明:老龄化绝对水平高、老龄化增长速度快、老龄化结构性差异突出、老龄化和高龄化同时出现。老龄化挑战在我国还明显地表现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作为基础和决定性的因素,养老资产的增长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金融战略自然成为解决方案的核心。
问:对研究者而言,金融战略的研究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应对老龄化问题?
  程葆青:这一直是我们团队内部持续思考和研讨的话题。金融活动的本质是资产的风险管理,变量及其关系复杂。金融学科的优秀研究者视野和方法都是不限于金融本身的。
  养老金融或者老龄金融面对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更为复杂。特别是近现代以来,“身份到契约”“家族到社会”等特征为标志的社会化进程加剧,养老金、养老资产的管理对象、方式、机制和影响不断深刻嬗变。由此,个人、雇主、政府、社会组织等等主体围绕养老问题形成许多新型的变量因素和关联关系。关于养老的金融问题与人口、劳动、工业经济、医疗健康、社会心理和社会管理等领域及其相关政策制度交叉呼应、互动融合。
  因此,应对老龄化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战略不但有商业性、市场性,更具有很强的公共性、普惠性。
  老龄社会金融战略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养老金融研究需要多元化视角和复合性方法,促成了人口学、统计学和经济金融学等多学科的创新。欧美经济学、统计学领域的学者为解决西方国家的“养老金危机”,将多学科理论方法引入养老金融研究,诞生了养老金金融学、养老金经济学等新的学术范式或新学科。国外学界多年的研究积累为我们认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源。国外老龄化国家采取过的各种政策与策略,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借鉴。但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带来的“未富先老”“老龄分布城乡倒置”“基数庞大”“速度超快”等特征,需要中国学者因地制宜、独立思考,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逻辑。
  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尤其是金融战略的研究本身就是一门学问。研究者应充分利用国际化资源、全面融合交叉学科方法,站位中国立场、洞察中国国情、建言中国路径。我们认为这样会更好地为应对老龄化金融战略提供“接地气”的学术成果。

(程葆青教授代表《论丛》主创团队接受专访)

    问:是什么机缘促成了这部论丛的出版?目前实现了什么目标,下一步如何打算?
  程葆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从切身体会的感受和不同学科的研究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养老金融理论研究所应发挥的作用。从普通学者都有的社会责任出发,想在这个领域做些事情。
  我们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也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学校倡导科研强校,并把老龄健康科学教学研究作为重要战略性学科。因此,在交叉研究的思路下,我们商学院多个学科教师组合而成的天华养老金融研究团队应运而生。团队成立以来,通过内部沙龙、专题讲座、行业调研等方式,与兄弟院校、基金、保险、银行等业界专家,共同探讨养老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热点、痛点。
  《应对老龄化金融战略论丛》作为这些思考的成果也是瓜熟蒂落。
  《应对老龄化金融战略论丛(第一辑)》收录了团队13位成员以及太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美国雪城大学研究人员的15篇论文。这些文章是各位作者发挥各自学科所长,探究交叉应用,对国内外养老金融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与探索,有些可能尚欠火候甚至存在缺陷。借此邀请各界人士对文中不足之处,批评指正,帮助我们成长。
  团队下一个目标是内部练内功,提高核心能力,向外界多学习,进行更大的交叉融合。我们真诚期待各界合作,把这本论丛打造为持续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学术平台。(完)

|李勇 |商学院 供稿|商学院

Copyright © 2013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ianhua College. 天华学院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上海嘉定区胜辛北路1661号 邮政编码:201815 沪ICP备 10034587号-3 电话 021-399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