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午后的宝山月狮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草木在西北冷空气加持下稍显萧瑟。村党建中心旁的茶室内却是热气沸腾,话语氛围时不时地“升温”和“炸裂”。
一段“2024年养老大事盘点”的汇报拉开了“养老高质量发展沙龙”的序幕。沙龙围绕当前养老产业及其金融支持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展开。
银发经济再度升温。但产业各板块重点为何?路径是市场或者计划?政府补贴和国企投入如何增效?长护险功能能否更精确?老龄委等组织能否担当智库角色?养老产业研发怎样才能顶天立地?管理之手有无缺位、越位、错位,怎样避免?国资如何发挥作用?——政府与市场关系似乎是养老市场的灵魂之问。
(沙龙现场)
年轻人就业难度趋大与养老基础服务人员紧缺形成反差。其中有国人对服务业天然的歧视心理作祟,有收入偏低、成长空间不明朗等现实。社会教育培训体系怎样应对其中的机遇挑战?政府和行业组织如何撬动、支招和破局?促就业、振消费、AI赋能万物的背景下,还需要引入什么资源才能吸引年轻人“入坑”,才能使养老就业迎来“朝阳”?——人才供给和培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养老”如何进一步细分概念和客群,“养老金融”怎样完善供给端为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怎样打通需求瓶颈帮助居民增厚未来享老储备?“预收费管理”以及“金恪”、“艳阳”事件,折射出养老产业最大的问题是盈利模式。症结何在?路在何方?能否提炼出养老产业细分赛道的模式体系?这是研究机构的任务,还是政府的职责,或者需要从业者继续摸索?——商业模式和政策引导、配套需要抽茧拨丝、求是问道和高屋建瓴。
整整一个下午,来自行业管理、产业经营、教育咨询等方面专家汇聚一堂,畅所欲言。有主题式的铺陈论证,有案例分析的多视角解析,有概念和模式的激辩交锋,有峥嵘岁月的回顾感慨……
沙龙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接近尾声,但与会者们的热情却丝毫未减。针对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解决其面临的挑战,依旧任重而道远。此次沙龙就像一场及时雨,为天华学院养老金融研究中心的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过去,研究中心在理论探索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缺少与实际产业发展困境如此深度的对接。接下来,研究中心计划以本次讨论的问题为导向,开展系列专题研究。加强与高校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合作,打破学科壁垒。从不同视角研究养老产业面临的问题,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欢迎企业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带来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天华学院商学院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解决方案。
本次沙龙由我校商学院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和上海曦鹰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浦月镇镇长张刚先生和月狮村领导安排场地并亲临支持。莅临沙龙的专家均为沪上养老界资深人士:上海市民政局一级巡视员、养老服务综合管理专家张凡先生、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质量监测组长牛广德先生、上海市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督导专家、上海曦鹰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颖女生及其团队、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秘书长王鸿根先生和副秘书长龚程女士、上海瑞福养老的李传福董事长、杨浦区遐福养老院院长蔡琦先生及其团队。
我校副校长兼商学院院长程葆青教授、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巍教授、养老金融研究中心李勇老师参加此次沙龙。程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天华办学理念和发展势头,并倡议业界与学界资源互补融合,案例实践与活科研教学双向奔赴,通过养老产业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创新推进业态升级。
(与会者进行参观)
沙龙开始前,与会者参观体验了月狮村和聚源村的花卉、休闲和民宿产业等新农村建设成果,聆听了地方领导关于集体经济建设发展和为老服务的经验介绍。
本次养老金融研讨沙龙选址在长江入海口,有海纳百川、百家争鸣之立意。与会嘉宾均认为这是一次养老界产、学、研、管全面的信息交汇,是一次有深度、有见地、有情怀的思想碰撞,是一次开启创新和合作的平台搭建。商学院养老金融研究中心在新的一年将秉承交叉融合、务实创新的理念,走出去引进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
文|李勇 图|李勇 供稿|商学院